2015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们回到英国正版365官网,参加学校为一位老教授举办的从教42周年暨光荣退休座谈会。
42年来,他勤耕不辍,潜心教学研究;42年来,他言传身教、践行教书育人,被学生称为人生的“精神导师”。
他是国家科技发明大奖的获得者,又是学校拳头学科——高分子物理教学科研团队学科带头人;他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首届十佳齐鲁“最美”教师称号获得者;他,就是被师生们尊称为“科大先生”的吴其晔教授。
坐得住冷板凳
吴其晔,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43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73年6月来到了英国正版365官网的前身——山东化工学院。
1984年,已年届40岁的他服从学校安排,投身到当时的新兴边缘学科“流变学”的研究当中,这在国内尚属于少人问津的冷门学科。
为了能掌握最新的国际学术前沿,吴其晔教授苦学德语,两次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深造。学成回国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率先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流变学课程。
1994年,吴其晔教授出版的《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导论》是国内最早的流变学方面的著作之一。该书于2002年入选教育部全国百部研究生推荐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定为《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成为国内流变学方面的权威著作,被教育部评为“百部研究生优秀教材”。
中科院刘琛阳教授这样说道:“中国从事高分子流变学的几乎无人不读吴老师的书”。
正是由于吴其晔教授等人的开拓和执着,三十几年前还如同阳春白雪的流变学,现在已经遍及国内所有设高分子专业的大学。
做科研时,所有材料准备、仪器测试都要自己购买、联系,东奔西走不辞辛苦。他的国家大奖,他的第一部著作都是历经近十年的努力完成的,所谓“十年磨一剑”,诚非虚也。
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吴教授鞭策自己和鼓励学生的准绳。2000年他在57岁时又转向新的学科前沿: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为研究生再开设一门新课。又历经十年,2012年他在该领域的专著《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颜德岳教授为书作序曰:“我对书稿内容和吴老师的学术作风留下深刻印象……要从海量的研究资料中整理出一门学科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在当前一些学者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没有对近年来高分子科学中不断出现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是很难写出有这样水平的专著的。恰好吴其晔教授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段评价是对吴教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作风的恰当写照。
吴其晔教授的辛勤、刻苦、杰出的工作得到党、国家和学校的表彰,“用非弹性体增韧改性原理开发高性能聚氯乙烯工程塑料”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先后批准他6项国家基金。
吴教授认为做学问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十年磨一剑。
吴教授这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勤奋痴学的精神从他青年时期就闻名于科大。人们看到无论寒暑,最后熄灯的总是他的“蜗居”。放假时他在校园里一边推着孩子一边读书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
对得起良心
四十余载始终如一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吴教授,对大学讲坛怀有崇敬和敬畏之心。出于对党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他认真备课,精心讲解,强调“讲”的内涵,对所讲内容融会于心,表达叙述非常讲究。还经常提出有趣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求教学相长之效。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接受党总支的委托,给学生们上党课,传承着共产党人热爱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受到学生欢迎。如今很多上过他的党课的学生已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我最为欣慰的是,自己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要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好老师。”
正是这种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崇敬和热爱,使得“教书育人”在吴教授身上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浸润于一言一行之中。他领衔建设的“高分子物理”课程2007年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是全国高分子科学领域最早评为国家精品课的课程之一,是迄今为止学校获得的最高教学建设奖项。2012年该课程又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带领老师们制作了全课程的高清录像,发布在教育部网站上。吴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学术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自己的团队和学生。
2004级研究生慕晶霞说:吴老师有一条不成文规矩,论文中出现5次文字错误,就要拿回来重写。我的学术论文吴老师改了七八遍,甚至连‘了’和‘的’用得不恰当都标注出来。这种严格的学术训练为我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级研究生李鹏说:吴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坐在他身边,逐字逐句与我讨论、修改论文,加深我对实验结果学术内涵的理解。我觉得上学这么多年,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课。
闫业海说:读博之前吴老师说了四个字令我终生难忘——‘瞪起眼来’。
吴教授在培育人才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生闫业海牢记吴老师的教导,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考取了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的博士,如今闫业海已成为学校的泰山学者,而吴教授“瞪起眼来”这句话也成为他如今教育学生的座右铭。吴教授认为教学科研的道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在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团队成员日积月累的辛勤付出。
带得起好头
卓越的高分子物理教学科研团队——是博士生导师吴其晔教授等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支队伍以其优异的工作奠定了英国正版365官网在国内高分子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学校的拳头学科和优势学科。吴教授这样评价这支队伍:“精神气质”就是境界高,能力强,作风正派,齐心合力、精益求精;队伍的“灵魂”就是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珍惜教师光荣称号,爱集体,爱工作和爱生活。一个人只有爱一项工作,才能投入、负责和钻研,一个团队也是如此。
因为吴教授始终在团队中弘扬作风正派,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信念,每个人都兢兢业业,甘于付出,乐在其中。近十年来一个团队就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973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几百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十余部,获发明专利十余项,并斩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教学奖励。评为山东省优秀团队,英国正版365官网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方面赢得了耀眼的荣誉。
团队成员讲到吴教授在治学方面的严厉和一丝不苟,虽然吴教授在治学方面对学问瑕疵是零容忍,极为严厉、一丝不苟,但在日常生活和思想上他非常关心学生。
读书期间他不允许研究生无故请假,但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学生父亲有病,每当收麦季节吴教授都会自己出钱买火车票,让学生回家收割小麦,支持该生克尽孝道,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每逢节假日吴老师也会邀请学生们来家改善生活热闹一番。弟子们至今仍念念不忘吴老师家充满着温馨的一道道佳肴。
吴教授讲到: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对先生的认识。传道授业解惑。并非先知先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学教师,社会声誉很高,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活跃学院学术气氛,2000年吴教授倡议举办《现代高分子科学讲座》,一直坚持至今,如今高分子学院的《橡尚论坛》便是从此科学讲座演绎而来。组织老师介绍国内外高分子科学最新进展,介绍老师们各自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扩大老师与研究生知识面,不断提高学院学术水平。
在吴教授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弟子们重聚在母校为老师庆祝,他们中有些已成为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的教授。他们送给恩师的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举办交流会,向母校和老师汇报走出母校奋斗多年的工作业绩。莘莘学子,把科大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有着传统学者风骨和气质的吴其晔“先生”内心充满欣慰和骄傲……